大慶油田碳中和生態園芝櫻花海。(韓京 攝)
“遲日江山麗,春風花草香?!?
最近,打開大慶人的朋友圈,你會發現人人都在逛“花花世界”,處處“花面交相映”。
賞花,已成為眾多市民近悅遠來的一件事。一朵朵美麗的花朵正撬動大慶旅游的“美麗經濟”,吸引游客接踵而來。
“花樣”繁多 組成大慶“萬花筒”
6月18日,6點不到,家住大慶市東風新村七區的汪華就和老伴兒穿戴整齊站在樓下,等著兒子接他們去大同八井子看芍藥花。
同一時間,市民孟雨桐帶著父母、妻子和3歲的兒子來到時代廣場,坐上發往肇源的大巴,開啟“賞玫瑰花+采桑葚+吃江魚”一日游。
打開大慶“萬花筒”,“花樣”真不少:2月到“棚室”看桃花朵朵,4月去多克多爾山賞杏花微雨,5月打卡塞北花都的玫瑰和油田碳中和園的芝櫻花海,6月去大同區八井子賞芍藥迎風綻放,7月來林源鎮觀油菜花,8月去肇源西海濕地公園感受被500畝映日荷花驚艷的時光……
大慶的芝櫻花一年開兩季,分別是春季的五六月和秋季的八九月。集森林碳匯、節能減排、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碳中和生態園,僅試運行期間就接待游人4萬余人次。
芍藥承春寵,何曾羨牡丹。隨著第四屆·福地大同花果節在八井子鄉千畝芍藥花基地開幕、隨著印象太安“花海田緣度假村”盛裝啟幕,芍藥花成了6月花季的“C位擔當”?!白?,到大同去看芍藥花?!背闪撕芏嗍忻竦闹苣┘s定。
以花興旅 帶動鄉村振興
近年來,大慶市大力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,大同、肇源等多地打造集觀賞游玩、生態休閑、采摘體驗和農耕文化于一體的“賞花經濟”,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好路子。
“花代表美好,看到花我們會想到陽光、青春、欣欣向榮。我們以花為媒介,很容易受到大眾的認同和歡迎?!卑司余l黨委副書記周天偉表示。
在大同八井子芍藥花基地附近有不少“農家樂”,節假日期間的生意相當紅火。賞花的游客不僅喜歡品嘗當地的美食,臨走時還會帶走當地的農特產品,如八井子小笨雞、林源大煎餅、雙榆樹小米、祝三鄉無籽西瓜……
近幾年,大同區以綠色觀光農業為支撐,探索發展新業態。通過舉辦山地自行車賽、半程馬拉松賽事、花果節、采摘節、帳篷節等一系列活動,融合餐飲、娛樂、土特產伴手禮等功能模塊,延伸產業服務鏈條,為鄉村旅游聚“人氣”、帶“財氣”,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。
在肇源和平鄉塞北花都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大棚內,成片的玫瑰花競相綻放,游客們走進花田感受花香的同時,盡享采摘的樂趣。
和平鄉不僅有聞名遐邇的玫瑰鮮切花,還有一棵千年古榆“玉皇輦”,這棵古老、碩大的榆樹已經在松花江流域上游存活了900年。
看花、賞榆之余,肇源的江魚又怎能錯過?返程時,很多游客都會選購幾條肇源江魚,只為帶回去和家人分享這獨特的美味。
突破制約 延伸“花經濟”產業鏈
“花經濟”在發展的同時也受制于賞花停留時間短,存在著產業相對較難延伸的問題。
“這些年,賞花游越來越紅火,但‘花經濟’的發展還停留在觀光層面,暴露出內容單一、粗放經營等問題?!贝髴c經濟學會副會長范海波直言,雖然有部分景區打造以賞花為主題的吸引物,但是賞花的種類、對賞花文化的深挖以及衍生類產品還不多。目前業態還比較粗放,沒有針對性的大項目和龍頭產品支撐。
為延長賞花經濟產業鏈條,部分地方、景區在行動。
今年,八井子鄉投資100萬元對芍藥花海進行提檔升級,建設“芍藥花第一枝”“網紅秋千樹”“花仙子”等主題景觀20個,增加了“公主香車”“小紅軍”等微景觀27處。
林源鎮北歐田園自然教育培訓基地,曾是紅旗林場的育苗基地。內有森林木屋,還有芍藥花田。這里不僅可以露營、野炊,田園咖啡館、餐飲區、有機果園、房車和自駕車營地、婚禮草坪等也一應俱全。
賞花有季節局限,如何才能讓“花經濟”更長久?就此,記者采訪了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管學院教授、戰略管理專家韓光鶴。
韓光鶴表示,如今,多地賞花出現同質化問題,很多是因為大家都把重心放在規模上,歸根結底也只是一朵花。延長“花經濟”,關鍵在縱向發展。比如跟文化結合、跟時尚結合、跟生活結合、跟春耕農事還有美食結合,做活“花文章”。讓原本“到此一游”式的賞花游,轉變為休閑游、研學游、體驗游,帶動更多村民增收、就業,真正形成“花經濟”。(戴小民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楠 趙吉會)
掃描二維碼